首页

免费观看女王踩踏

时间:2025-05-26 11:17:39 作者:中国经济靠什么“顶住了压力”? 浏览量:70027

  经济随笔丨中国经济靠什么“顶住了压力”?

  近日,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公布。有一个细节:各方面谈今年以来的经济形势,不约而同地说到——中国经济“顶住了压力”。

 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,4月份,面对外部冲击影响加大、内部困难挑战叠加的复杂局面,“国民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”。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说,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,“消费投资稳定增长、出口顶住巨大的外部压力保持增长”,中国经济运行“展现出强大的抗压能力和内生动力”。

  有压力,是寻常事。如此强调“顶住压力”,又不寻常。

  今年以来的中国经济,顶住了哪些压力?靠什么顶住了压力?顶住压力意味着什么?怎么继续顶住压力?如何把压力变为动力?——压力是测试题,检验着中国经济的韧性。

  巨大的压力首先来自外部。这4个月,国际环境的急剧变化,有目共睹。很多分析者曾认为,到3、4月份,中美贸易遭受的冲击,就会体现在经济数据里。然而,我国货物进出口依然保持了持续增长,4月份同比增长5.6%,1—4月份同比增长2.4%。

  外贸稳住,殊为不易。靠什么?

  一靠多元化。尽管对美贸易出现下滑,但对东盟、韩国、日本、中亚五国出口快速增长,对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的进出口加快。这边不亮那边亮,一边不亮多边亮。

  二靠及时应变。特别是民营外贸企业,看数据,增长在加快;看过程,应变是常态。供应链出现波动时,拼的是调整能力。历经几十年风雨,中国外贸企业是应变的“老把式”。

  三靠坚实基础。我国产业体系完整,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。遇到变数大的外部冲击时,腾挪的空间大,抗压的韧性强。“压舱石”分量重,大风大浪里的船,才稳得住。

  中国经济的“外”与“内”,从来辩证统一。“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”,4月25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关键要求。外贸能顶住压力、稳住局面,不只是靠涉“外”的努力,更根本的,还是靠“内”功。

  国内需求不足也是一种压力。压力,正在被转化成拓展内需空间的动力。多方努力中,特别要说说“两重”与“两新”,一个分量重,一个新意足。

  “两重”——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,从去年春天起步。“两重”聚焦发展急需、常规手段解决不了、多年想办而未能办、需要中央层面推动的大事要事。去年,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了1465个“两重”项目,今年刚4个多月,资金已安排了近5000亿元。

  钱投下去,项目建起来,“扩内需、稳增长、惠民生”,作用已显现。沿长江交通基础设施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、高标准农田建设、城市地下管网、“三北”工程等,既体现国家意志,也增进民生福祉。干一件,成一件,体现着顶住外部压力,“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”。

  “两新”——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,今年继续加力扩围,焕发了消费活力,也拉动了投资增长。广大消费者“用脚投票”,参与度很高。到“五一”长假结束时,全国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突破300万份,12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卖出了5500万台,手机等数码产品卖出了4100万件,1.2亿人次的消费者享受了以旧换新补贴。

  “1.2亿人次”,对于扩内需来说,这是个了不起的数字。

  中国经济,像个很有劲儿的弹簧。压力越大,弹起得越有力。今年以来,与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关的经济数据,普遍向好。这为继续顶住压力、始终在风浪中“办好自己的事”,提供着持续输出的新动能。

  中国经济靠什么“顶住了压力”?党的领导,制度优势,超大规模市场,亿万人民创造,这是根本。

  前4个月“顶住了压力”,并不意味着可以松口气了。困难与挑战,仍然摆在面前。复杂严峻的形势,还将长期存在。

  顶住压力,从来是中国经济参与者的必修课。

  顶住压力,没有一劳永逸的“一招鲜”,得守正创新,不断拿出管用的好办法。

  顶住压力,不是被动死扛,而是主动向新向前。

  (文丨总台特约评论员 杨禹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(第七届进博会)出入境便利举措“组合包”助外籍展客商“参展无忧”

有记者提问:据报道,17日,菲律宾渔业和水产资源局发言人称,中国渔民一直在黄岩岛使用氰化物,故意破坏菲渔民的传统渔场。中方对此有何回应?

武汉一小区外墙维修时安全通道倒塌 致7人受伤

“如果说以往的展览多为一个主题、一条线索,像一条项链,这次展览则像流苏——一个主题,多条线索。”高方英介绍,该展览在以时间为序的基础上兼顾书信之间的内在联系,“如1925年4月24日郭沫若致汪静之信,1932年9月7日汪静之致妻子符竹因信,1957年5月15日潘应人致冯雪峰信及陈竹君致潘应人信,是‘湖畔诗社’相关信件。另外,展出了卞之琳致王任之、臧克家致王任之、臧克家致楼适夷信,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诗发展的点滴往事”。(完)(《中国新闻》报记者 程小路 报道)

《平“语”近人——习近平喜欢的典故》(第三季)2月23日晚播出第七集:时代前进的号角

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上,残疾人运动员用脑电波控制智能仿生手点燃火炬塔;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验室内,“九章三号”量子计算原型机研制成功;中国空间站里,中国国家太空实验室稳定运行……从类脑智能到量子信息,再到深海空天开发,通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一步步变得清晰。

湖北咸丰:云海奔涌似仙境

各类可穿戴智能设备、智能家居相关消费纠纷增长较快。2023年,共接收智能设备投诉举报10.4万件,同比增长1.1倍。其中,智能手表、智能家居投诉举报较多;智能眼镜、智能配饰类别增长较快,分别同比增长4.2倍、2.4倍。消费者反映问题主要集中在售后服务困难、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、产品实际功能与宣传不符等。

【小新的Vlog】穿上马面裙!看“宇宙中心”燃起的“国潮风”

谭先杰很喜欢文字,在写科普短文之外,他还和前辈一起主编了科普图书《协和名医谈妇科肿瘤》,很快成为该领域的畅销书。但在他看来,这本书偏于传统,普通读者或许不太“感冒”。他逐渐萌生出了用轻松的形式,写一本适合健康女性或只有轻微不适的女性阅读的科普书的想法,希望女性在没有得病时就关注妇科健康。2016年,谭先杰围绕子宫健康创作的女性健康科普书籍《子宫情事》(现更名为《话说生命之宫》)出版了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